Translate

Friday, June 27, 2014

隱形殺手 - 小中風

王先生是專職股票經紀,每天工作超過十六小時,承受碩大壓力。在這樣忙錄又緊張的生活中,某日王先生突然覺得暈眩、肢體無力、麻木,但不久後又馬上恢復,幸好王太警覺,強迫地帶他到醫院就診,經檢查後,醫生表示他有可能是暫時性腦缺血。

究竟甚麼是暫時性腦缺血呢?

暫時性腦缺血(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),俗稱小中風,是指突發性腦部缺血所造成的神經症狀,與中風最大分别,是暫時性腦缺血在二十四小時之內,其神經症狀就會恢復正常,而且不會留下後遺症。

腦缺血或中風的危險因子依個人不同,可分為先天及後天兩部份。

先天性的因子包括:內頸動脈的厚度,由於男性的內頸動脈厚度較女性為高,男性罹患中風的機率也遠較同年齡的女性為高。家族中曾有過中風家族史的患者,罹患中風的機率也較一般人高。

後天性的因子包含:高血壓、吸煙、心臟疾病、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、以及重度酒精濫用等。

暫時性腦缺血主要有以下症狀:

  1. 單側肢體突然無力或感覺麻木。
  2. 腦幹缺血症狀,如暈眩、複視(一個東西看成個或多個影像)、步履不穩及意識模糊。
  3. 眼動脈阻塞症狀:單眼突然失明,約十秒到十幾分鐘才逐漸恢復。
高膽固醇、高血壓、冠狀動脈心臟病,都已被證實直接或間接與中風有關。根據二○○七年刺針雜誌的論文發表,發生暫時性腦缺血的患者中有1/3人有機會在四十八小時內會發生中風,研究顯示,暫時性腦缺血發作可視為中風的前兆,暫時性腦缺血發作越頻繁或時間越長者,中風機會率也越高,大約有三成會形成腦中風。

如何預防小中風

  1. 定期健康檢查:尤其發現高血壓者,更應及早治療,並養成定期檢查血壓的習慣。
  2. 健康的飲食習慣:減少油脂、糖、鹽的攝取,均衡飲食,避免暴飲暴食,並維持正常體重。
  3. 適量的運動:依個人興趣、環境因素等養成運動的習慣。例如散步、太極拳等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,進一步降低高血壓患者的血壓、改善血液循環。
  4. 避免誘因:如劇烈運動或勞動、飲酒、吸煙、長期失眠、精神激動、興奮、發怒、便秘造成大便用力等。
  5. 沐浴時,水溫不要太冷或太熱(建議約攝氏三十六到四十度),老年人切勿貿然嘗試溫泉浴,因為在熱水中浸泡一段時間後,全身血管擴張會令血壓下降,此時如果突然起身,容易造成姿位性低血壓,會導致暈倒,而且在一冷一熱之間,對於血管會造成是很大的刺激。
小中風症狀持續時間短暫,而且多數不需要特别治療已經可以恢復過來,所以患者常常忽視其嚴重性而不去求醫, 因此成為隱形的殺手。若能正確診斷,尋找病因,可使用各種治療方法,接受積極治療,以降低日後發生嚴重腦中風的危險。



內容: 由香港腦脊中風及痛症顧問中心提供

Friday, June 13, 2014

臉歪嘴斜

爸爸突然發現嘴角肌肉不受控制、口水會不自主流下來,再看到鏡中的自己臉部表情不對稱,一開始以為是中風,經過神經外科醫生診斷後才知道是顏面神經麻痺引起,後來,接受了個多月治療才可以「真面目」見人。
「臉歪嘴斜」,的確令人憂心忡忡。
顏面神經是指十二對腦神經中的第七對,當顏面神經本身或其上位神經元,包含腦幹、大腦皮質的顏面運動區,及其他任何相關神經路徑受損,就可能出現顏面神經麻痺的症狀。
中風誘發中樞型顏面麻痺

腦中風確實也會引起顏面麻痺,稱為「中樞型」顏面麻痺,因為中風使得腦部無法下指令指揮顏面神經。不過,腦中風患者的症狀較少只侷限在顏面神經,通常還會伴隨其他局部神經學症狀,包括同側或對側手腳無力、麻木,吞嚥或言頭障礙等,而且病人本身通常有心血管疾病等危險因子。此外,中樞型顏面麻痺是指顏面神經核以上的部位受損,病人主要是對側臉下半部麻痺,但前額額肌通常還能夠活動,較不影響皺眉及閉眼。通常中樞型顏面麻痺較少造成完全麻痺。

周邊型以貝爾氏麻痺最常見

另一種則是「周邊型」顏面麻痺,是顏面神經核以下部位受損,使得同側顏面神經麻痺,因此臨床上常造成同側整個臉完全麻痺,無法做臉部動作,其中最常見的是「特發性顏面神經麻痺」,也稱為「貝爾氏麻痺」(Bell’s Palsy),據統計每年在10萬人當中,大约有1540個病例。
「貝爾氏麻痺」發病初期的進展很快,通常在25天內,單側顏面神經暫時麻痺的程度會達到頂點,臉部會有麻或是僵硬的感覺,且眼瞼因為無法閉合,也會出現流淚的現象,甚至會有味覺減低的現象。

病毒感染損及神經

雖然對於「貝爾氏麻痺」的描述已有150年以上的歷史,但致病原因仍沒有定論,最常被提及的是病毒感染導致神經受損,又以疱疹病毒、EB 病毒等最相關,此外,也有學者     認為是自體免疫失調所引致的。周邊型顏面麻痺的發生,不分男女、老幼,不分日夜、也不分季節,但有病毒感染、免疫力差或糖尿病患,臨床上確實有較高的發病風險。

雖然周邊型顏面麻痺看起來防不勝防,而且臉歪嘴斜的症狀挺嚇人,但它的復原癒後還不錯,大約80%85%的人能夠完全康復,僅約一成病人可能會留下後遺症、或完全不能康復。
一般顏面神經麻痺患者在發病初期,會服用7天或以上高劑量的口服類固醇以減少發炎反應,至於是否使用抗病毒藥物,目前仍然有爭論,有些報告指出使用抗病毒藥物會康復得較快;多數患者即使不給藥,也能透過身體自行修復而康復過來,改善速度因人而異,通常是發病後兩週才慢慢開始變好,康復期可能需要一、兩個月,甚至更長時間。
如果患病後3個月還沒有改善,那麼復原機會就不樂觀了。根據統計,年紀較大,有高血壓、糖尿病及一開始就完全麻痺的病人,康復情況會較不理想。有些康復不完全的病人會出現顏面肌肉的不自主運動、痙攣,或是吃東西時會流眼淚等後遺症,就是神經復原的過程中產生「搭錯線」的現象。

預防併發症、及早預防

不少病人會尋求電療、針灸等輔助療法,但目前沒有證據顯示,用了這個方法一定會好得快。不過,有一種輔助療法是必要的,那就是使用人工淚液或戴眼罩等方式,避免曝露性角膜炎,因為顏面神經麻痺時,眼睛往往閉不完全,加上無法眨眼製造眼淚,除了需要點人工淚液,建議外出時可戴護目眼鏡、睡覺時用膠纸將眼瞼貼好,避免角膜一直曝露在外。
此外,可做些臉部肌肉運動來加速修復,比如對著鏡子練習「Shu」發音、吹口哨,或是用手做些臉部按摩,刺激局部血液循環,這些動作不花錢、也不會對疾病造成損害,可加減嘗試。如果對於康復狀況未見理想,如外觀看起來還是稍微歪斜,就可考慮找整形外科進一步處理了。
顏面神經麻痺患者接受治療的早晚,跟預後沒有絕對關聯,重點在於造成顏面神經麻痺的原因很多,必須經過醫生的詳細診斷才能確定病因,雖然沒有太好的方法可預防,不過由於病毒感染是已知最常見的誘發因子,建議大家作息定時、睡眠充足、注重飲食健康,避免身體免疫力下降,病毒才不會乘虛而入。




內容: 由香港腦脊中風及痛症顧問中心提供

Tuesday, June 3, 2014

精靈老人

年紀越大,身體機能開始退化。老年人對自己的健康關注,大概可以分成三個黨派,一黨是順其自然,忽略注視自己的生活習慣,甚至是畏疾忌醫,嚴重危害自己的健康;一派是極度恐慌,過於注重數據分析,人云亦云,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狀況,接受適當的治療;還有一群就是真正懂得尋找正確方法,愛護身體,生活得健康,可惜他付比較前兩者佔少數。

近年常聽到老年人自行添加降血壓藥,造成血壓驟降,輕則昏厥暈倒,嚴重者可引發急性腦缺氧猝死。
長年以來,關注健康组織都灌輸所有人血壓值(收缩壓)超過140就是高血壓,必須加藥控制。事實上絕大多數人的高血壓,是由於細胞供氧不足所產生的身體反應,當年纪越大,心臟的輸出血量也將越少,使得細胞缺氧加劇,加大末梢血管收縮,而血壓值也將變得稍高一些(約140上下)。如果因此服用過多的降血壓藥,表面看起來血壓是降低了,但是卻使得細胞缺氧更加嚴重,一不小心便會發生心悸、頭昏無力現象,容易跌倒受傷,嚴重者可能造成腦缺氧猝死等悲劇。要治療高血壓的根本方法必須經過詳细身體評估及檢查,醫生的專業診斷及對症下藥,配合適當的血壓監察。


懂得正確地關注身體健康、享受人生,又可以減少對社會不必要的醫療負苛。做個精靈老人, 我愛!


內容: 由香港腦脊中風及痛症顧問中心提供